第五章多民族文化融合与中外文化交汇
这一章不是太重要的,内容不多,掌握要点即可。出大题目的可能很小;简答题也不多。
第一节中国各民族文化的交融
1 、中国文化并非封闭的系统,以迁徙、聚合、贸易、战争为中介,中华各族文化以及中外文化之间都在交融共进。
2 、中国古代社会基本经济类型是农耕、游耕与游牧。
3 、秦汉以后,中国文化分为三个文化类型:即北方草原游牧文化,南方山地游耕文化和中原定居农业文化,其中中原定居农业文化是核心。
4 、农耕与游牧这两种经济类型的交互关系,一方面是冲突、战争;另一方面是文化互补、民族融合。
5 、游耕文化的特点:一是在耕作方式上刀耕火种;二是与过着迁徙不定的游动生活;三是由游耕模式决定了该民族在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尚处于不成熟的水平。(简记:刀耕火种游动生活不成熟水平)
6 、汉化即少数民族融入汉族;胡化是指汉族人融入北方游牧民族;夷化是指汉族人融入南方游耕民族。
7 、少数民族对中国文化的贡献体现在经济生活、衣着服饰、日常起居、音乐舞蹈、文化、史学等诸方面。
8 、藏族的史诗《格萨尔》中世界内范围内英雄史诗的杰出代表。
9 、用蒙文创造的《元朝秘史》《蒙古源流》和《蒙古黄金史》并称为蒙古三大历史名著。
第二节中外文化的交汇
1 、中国文化在发展史上,先后受容了中亚游牧文化、波斯文化、印度佛教文化、阿拉伯文化、欧州文化。
2 、中外文化大交汇有两次:一次是汉唐时期,一次是明清以后。
3 、从汉代开始,中国文化进入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交汇期。当时的外来文化,先是西域文化,后是南亚次大陆文化,后者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尤深。
4 、南亚次大祟的佛教文化是汉唐时期输入中国的外来文化的主体。
5 、宋明理学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文化正宗,它是在改造了儒学和佛学的基础上产生的,是文化组合的典型。
6 、梁启超曾将中国历史分为“中国之中国、亚州之中国和世界之中国三个阶段,其中秦统一至清乾隆末年为”亚州之中国“时期。
7 、明清以后的中西文化交融,以历算为开始,从万历年间开始。
8 、明清之际耶稣会士传入中国的西方文化,包括欧洲的古典哲学、逻辑学、美术、音乐、自然科学。
9 、东渡日本的鉴真和尚被日本称为日本佛祖。
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
相关推荐
自考辅导资料:2021年10月《学前教育史》—朱熹的儿童教育思想
06-032023年4月浙江自考新闻学概论复习笔记:两种不同性质的新闻自由
12-292023年4月浙江自考学前教育史复习笔记:贾谊的太子学前教育理论
12-162023年4月浙江自考发展经济学复习资料:国际依附理论
09-03自考辅导资料:2021年10月《学前教育史》—蔡元培的学前教育思想
06-042023年4月浙江自考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复习笔记:8086微处理器的引脚信号
01-092023年4月浙江自考英美文学选读复习笔记:William Blake
12-14自考辅导资料:2021年10月《学前教育史》—老解放区的学前教育
06-04自考辅导资料:2019年10月《美学》知识点-艺术品的基本层次
09-19自考辅导资料:2021年10月《学前教育史》—蒙养园、幼稚园制度的实施与发展
06-04与考生自由互动、并且能直接与专业老师进行交流解答。
与考生自由互动、并且能直接与专业老师进行交流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