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现阶段☆☆☆
1、美经验的动态过程:
(1)第一阶段是呈现阶段,指的是主体借助感知对对象的感性特征加以把握,从而使对象在主体的 意识之中呈现出来。主体与客体之间是一种水乳交融、密不可分的关系。
(2)第二阶段是构成阶段,指的是主体在想象等心理 要素的作用下,完成审美对象的构成活动。主体与客体必须拉开一定的心理距离,才能完成对审美对象的建构。
(3)第三阶段 是评价阶段,主体从自己的价值标准出发,对于已经构成的审美表象做出具有普遍性的评价和判断。主体必须把客体当作一个 准主体,与之形成一种主体间的交流关系。第一个阶段借助感知对对象感性特征加以把握,使对象在主体的意识之中呈现出来。
2、审美态度:就是指主体在摆脱了日常的功利和实用态度之后,所产生的一种观照、欣赏的态度。审美态度的确立成为审 美活动开始的主观标志。
审美态度可以归结为主客体之间的一种特殊关系。主体在审美活动中并不是首先通过自己的五官感觉, 而是通过自己的整个身心来与对象建立关系的。比如北宋著名画家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指出”盖身即山川而取之,则山水之 意度见。“即指以整个身心对山水作直接的审美观照。这时山水的审美形象就会显现。
3、审美对象对于身体的呈现是审美经验第一阶段中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因此,在这种呈现中,通过作为整体的身心来进 行原初的审美知觉活动,就成了审美经验的根本特点。
构成阶段☆☆☆
1、审美距离说:是美学家布洛提出的,其主体在审美活动中必须与对象保持一定的心理距离,从而摆脱利害关系的束缚, 以非功利的态度来对待事物。
2、审美距离在审美经验中的作用:
(1)审美距离是指主体在审美经验中必须与对象保持一定的心理距离。
(2)审美距离能 够使主体摆脱利害关系的束缚,以非功利的态度来对待事物。
(3)主体只有与对象保持一定的审美距离,才能对其做出具有普 遍性的审美评价。
3、想象力是审美对象得以构成的重要因素:在构成阶段,审美想象的作用是关键性的。
(1)首先是主体通过先验想象力来 打破主体与对象的浑然一体状态,从而形成审美活动所需要的审美距离;
(2)经验想象力则能够在此基础上,通过改造主体 在呈现阶段所获得的原初经验材料,形成关于审美对象的格式塔。
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
相关推荐
2023年4月浙江自考新闻采访学复习笔记四
12-122023年4月浙江自考审计学复习笔记:审计准则
12-132022年浙江自考英语(二)复习资料:语法及课后翻译(16)
10-17浙江自考薪酬管理章节练习题及答案:第2章
12-092023年4月浙江自考信号与系统考试重点:能量信号与功率信号
02-242023年浙江自考公共管理学串讲资料:公共管理学的产生
03-022024年4月浙江自考护理学导论复习资料四
12-05自考辅导资料:2021年10月《学前教育史》—古罗马的学前教育
06-072023年4月浙江自考英语(二)串讲笔记:lesson10-13
02-102023年4月浙江自考《实验心理学》听课笔记第三章
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