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自考复习资料均由浙江自考网整理并发布,考生想要了解更多关于浙江自考报名、考试、成绩查询、毕业、历年真题、常见问答等相关信息请关注浙江自考网。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 (一)会计主体
1.定义 会计主体是指企业会计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的空间范围。
说明:(1)会计主体可以是各类企业,如公司、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也可以是行政事业单位,如政府机关、医院、学校、慈善机构等; (2)会计主体可以是独立核算的单位或组织,也可以是单位或组织在经济上独立核算的下属部门或特定部分,如企业的维修部门、采购部门等部门,医院的门诊部或住院部,多家企业组成的企业集团。
2.明确会计主体的意义 明确会计主体,才能划定会计所要处理的各项交易或事项的范围; 明确会计主体,才能将会计主体的交易或事项与会计主体所有者的交易或事项及其他会计主体的交易或事项区别开。
物美超市会计: (1)物美销售给正保集团副食品10万元。 (2)翠微大厦销售给正保集团服装50万元。 (3)物美老总为家庭购置一辆价值40万元的小轿车。
3.会计主体与法人的关系: 法人一般应该是会计主体,但是构成会计主体的并不一定都是法人。
(二)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是指企业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不会面临破产和清算,而是持续不断地经营下去。
意义: 持续经营假设明确了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会计核算)的时间范围。
(三)会计分期 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期间划分为若干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 会计期间的划分是一种人为的划分,一般按照日历时间划分,分为年、季、月。 由于会计分期,才产生了当期与其他期间的差别。
(四)货币计量 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记录、报告时以货币作为计量单位,反映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我国的会计核算规定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在多种货币存在的条件下,要将有关外币折算为记账本位币,以此登记账簿、编制财务报表。
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
相关推荐
2023年4月浙江自考俄罗斯小说文体论复习资料七
11-262023年10月浙江自考《英语(一)》复习笔记(16)
06-15自考辅导资料:2019年10月《美学》知识点-审美发生的特殊标志
09-162023年4月浙江自考中国文化概论复习笔记:语言文字及其文化特征
12-102023年4月浙江自考学前教育史复习笔记: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
12-062023年4月浙江自考西方经济学复习笔记:总需求决定理论的基本框架
11-102022年浙江自考网络营销与策划知识点汇总
07-27自考辅导资料:2019年10月《中国现代文学史》-30年代文学小说创作
09-242023年10月浙江自考《人力资源管理》复习笔记第四章
06-142022年浙江自考公文写作与处理复习资料(4)
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