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崇高的理论探讨☆☆☆
(1)西方美学史上,最早涉及崇高内容的是古希腊时期的毕达哥拉斯。他把音乐的审美风格划分为两类:一种是具有男性 阳刚之气、粗犷尚武、振奋人心的作品;另外一种是轻婉甜蜜,具有女性阴柔之美的作品。
(2)柏拉图在《文艺对话集》中最早明确谈到了”崇高“,并且把”崇高“与”优美“并举。
(3)朗吉弩斯的《论崇高》第一次较为明确地把崇高和优美作为两种可以并列对举的美来加以论述。认为崇高是”伟大心 灵的回声“。朗吉弩斯认为文学作品的崇高风格应该具有庄严伟大的思想、强烈深厚的情感、符合修辞格的藻饰、高尚的措辞和 把前面四个联系为一个有机整体的庄严宏伟的结构。
(4)18 世纪,英国哲学家博克写出了《论崇高与美》一文,崇高才正式作为美学范畴,得到美学家和哲学家的深入研究 和探讨。他还指出,崇高的事物则往往具有如下特征:巨大的体积,表面凹凸不平和奔放不羁,经常是直线条的,即使偏离直 线时也往往做强烈的偏离,阴暗朦胧,坚实笨重。他还敏锐地感觉到崇高是以痛感为基础的,与丑有着血缘关系。
(5)真正把崇高作为审美形态来看待的是康德。康德的崇高的两种类型说数学的崇高与力学的崇高。康德认为对于崇高的 愉快不只是含着积极地快乐,更多的是惊叹或崇敬,这就可称为消极的快乐。在康德看来,崇高给人带来的是消极的快乐。
(6)席勒使崇高从一种审美形态降为一种艺术效果,崇高的含义在席勒那里变得更狭隘了。席勒从艺术论入手,认为崇高 与优美一样,都是”活的形象“,都是生命与形象、实在与形式、偶然与必然的统一。
(7)黑格尔把崇高归结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意识到的意义与有别于意义的具体显现之间的分裂,另一方面是这两者之间 的直接或间接显露出来的互不适应。
(8)利奥塔德立足于后现代理论视野,他的崇高理论,不但发掘和恢复了康德、博克的崇高论的一些基本问题,而且重新 审视了崇高这一范畴,使其呈现出与此之前的崇高理论的迥异之处。他颠覆了传统的崇高理论。崇高在利奥塔德的美学中不只 是一个普通的概念,而是一个核心范畴,具有基础作用。
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
相关推荐
2023年4月浙江自考新闻采访学复习笔记四
12-122022年浙江自考英语(二)复习资料:语法及课后翻译(16)
10-172023年4月浙江自考审计学复习笔记:审计准则
12-13浙江自考薪酬管理章节练习题及答案:第2章
12-092023年浙江自考公共管理学串讲资料:公共管理学的产生
03-022023年4月浙江自考信号与系统考试重点:能量信号与功率信号
02-242023年4月浙江自考《实验心理学》听课笔记第三章
04-10自考辅导资料:2021年10月《学前教育史》—古罗马的学前教育
06-072023年4月浙江自考英语(二)串讲笔记:lesson10-13
02-10浙江自考2023年10月《细胞生物学》复习资料:微管组装
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