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自考复习资料均由浙江自考网整理并发布,考生想要了解更多关于浙江自考报名、考试、成绩查询、毕业、历年真题、常见问答等相关信息请关注浙江自考网。第五章 气候与行为
1.周围环境是指我们周围摸不到、看不见的一些稳定的环境特征,如声音、温度、气味和照明。周围环境对行为的影响是通过情绪作为中介变量产生的。
2.莫若比安提出了环境负荷的概念,它指环境给个体传递的信息量。认为环境负荷有三个特征:环境信息的强度、新奇性、复杂性。强度是指感觉刺激的绝对量;新奇性是指个体对刺激的熟悉性。任何陌生的环境信息都要求更多的注意和认知活动参与,并且激活水平也更高。复杂性指环境信息的复杂程度。
3.按照感觉信息量的不同,环境负荷可以分为高负荷环境和低负荷环境。高负荷环境指环境输入的感觉信息量多;低负荷环境指周围环境输入的信息量少。在其他条件相等的情况下,高负荷环境导致更高的激活水平。
4.天气是指相对快速的冷热改变或是暂时的冷热条件。气候则是指一般情况下具有的天气状况或长期存在的主要天气状况。
5.一些气候现象:①厄尔尼诺又称“圣婴”现象,是指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水异常增温的现象,它的发生周期大约为2~7年。②南方涛动是指南印度洋和南太平洋的海平面气压变化呈反位相的现象。厄尔尼诺和南方涛动有密切关系,二者是海洋与大气相互作用的表现,被合称为恩索(ENSO)现象。③温室效应,主要是由石油的大量使用和臭氧层的损耗而造成的。
6.关于气候与行为间的关系,主要有哪些观点?气候与行为之间的关系,环境心理学家主要有三种不同的观点:气候决定论、气候可能论和气候概率论。⑴气候决定论认为,气候决定了行为的范围。⑵气候可能论认为,气候对行为有一定的制约作用,它限制了行为可能的变化范围。⑶气候概率论认为,气候不是导致某种行为产生的决定性因素,但是它决定了某些行为出现的概率比另一些大。
7.温度可分为周围温度和有效温度。◎周围温度是指周围环境或大气的温度,是实际的客观温度;◎有效温度是指个体对周围温度的知觉,是个体的主观感受。个体对温度的知觉包括温度的物理成分和心理成分。温度的物理成分就是指周围环境的实际温度。温度知觉的心理成分主要指对个体身体内部温度的知觉,也就是对核心温度或深度温度的知觉。
8.核心温度是指个体身体内部的温度知觉,应该在37℃左右。需要人体有一个防御和调节的机制,它能根据周围环境的温度来自动调节体温,使之与环境相适应。大脑中的视丘下部就起到了这个作用。
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
相关推荐
2023年4月浙江自考俄罗斯小说文体论复习资料七
11-262023年10月浙江自考《英语(一)》复习笔记(16)
06-15自考辅导资料:2019年10月《美学》知识点-审美发生的特殊标志
09-162023年4月浙江自考中国文化概论复习笔记:语言文字及其文化特征
12-102023年4月浙江自考学前教育史复习笔记: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
12-062023年4月浙江自考西方经济学复习笔记:总需求决定理论的基本框架
11-102022年浙江自考网络营销与策划知识点汇总
07-27自考辅导资料:2019年10月《中国现代文学史》-30年代文学小说创作
09-242023年10月浙江自考《人力资源管理》复习笔记第四章
06-142022年浙江自考公文写作与处理复习资料(4)
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