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控制器的种类: ①可以按照控制器传递的信息是离散的还是连续分为离散控制器和连续控制器。②也可按操作所用的身体器官或控制行为分为手控制器、足控制器、言语控制器。③按控制器运动类别的不同,控制器可分为旋转控制器、摆动控制器、按压控制器、滑动控制器和牵拉控制器。
2.离散控制器:只能用来调节有限的几种确定状态,它们可完成启动、离散位调或数据输入的功能。
连续控制器:能用来调节一个连续体中的任何值,可完成数量调节和连续控制的功能。
3.控制器的编码方式主要有形状编码、表纹编码、大小编码、位置编码、操作方法编码、颜色编码和标记编码等。
4.控制器主要有四种阻力:静摩擦和库伦摩擦、弹性阻力、粘滞阻尼以及惯性。
5.控制器的排列原则: ①重要性原则:按照每个控制器对实现系统目标的重要程度决定其位置安排的优先权。②使用频次原则:按照每个控制器在系统操作中的使用频次多少决定位置安排的优先权。③功能原则:按照功能关系安排控制器的位置,将功能相近或相关的控制器组装在一起。④使用顺序原则:对系统操作中使用顺序固定的控制器,按照它们的使用顺序安排其位置。
6.控制-显示比(简称C/D比): 指控制与显示器的动程比。对于直线运动的控制器与显示器,动程按移动距离计算;对于需作较大旋转运动的控制器与显示器,动程按旋转角或根据旋转角计算移动距离。
C/D比决定了控制器的灵敏度。C/D比高,表示控制器灵敏度低,即较大的控制运动只能产生较小的显示运动,C/D比低,表示控制器灵敏度高,即只需较小的控制运动,就能产生较大的显示运动。
在连续调节的定位活动中往往存在粗调与细调两种操作,粗调指大幅度移动控制器,将它快速移至所要求位置附近;细调指仔细调节控制器,将它精确地调到所要求的位置。
7.空间兼容性:是指显示器与控制器的空间关系,与人们对这种关系预测的一致性。
8.运动兼容性:指控制器与显示器的运动关系,以及控制器或显示器的运动与系统输出的关系,与人们对这些关系的预测的一致性。
9.概念兼容性:指控制器或显示器的功能或用途的编码,与人们已有概念的一致性。
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
相关推荐
2024年4月浙江自考护理学研究名词解释总结五
12-272023年10月浙江自考幼儿园组织与管理复习资料:我国幼教事业发展的方针
05-162023年浙江自考西方行政学说史复习资料:西方行政学的产生
03-022023年4月浙江自考学前教育史学习笔记:史前社会幼儿教育的方法
12-06自考辅导资料:2021年10月《学前教育史》—古代东方国家的学前教育
06-07自考辅导资料:2019年10月《中国现代文学史》-30年代文学小说创作
09-24自考辅导资料:2019年10月《中国现代文学史》-解放区文学概述
09-252022年浙江自考公共政策复习笔记第五章
09-192023年4月浙江自考中外教育简史复习笔记:法国近代教育制度
12-082023年10月浙江自考《秘书实务》复习资料(三)
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