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基本概念(识记)
1、 柏拉图的美育观
柏拉图认为艺术起源与摹仿,并潜移默化地影响欣赏者,使之摹仿,因此艺术作品中的淫秽内容会把人们教坏,但如果作品摹仿一切好的人物和行为,又会对人们产生积极的影响。柏拉图特别强调审美教育中的音乐教育。这是柏拉图从培养理想国的公民的角度来看待美育的。 2、 亚里士多德的美育观
亚里士多德将艺术陶治心灵的作用与道德教育加以区别。这一点对古罗马贺拉斯的"寓教于乐"说法有一定的影响。亚里士多德在分析悲剧的效果时,认为悲剧能有一种"净化"作用,或称为"陶治",这就是一种审美的教育作用。同时他继承柏拉图的观点,强调音乐教育作用的重要性。
3、 贺拉斯的美育观
贺拉斯提出了"寓教于乐"的美育原则。这实际上是美育与道德教育统一的结果,即要符合文艺的规律,又要有魅力,直接给人以感动。
4、席勒的美育观
1795年席勒发表《审美教育书简》(又译《美育书简》),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审美教育"的概念并对美育的性质、特征和社会作用作了系统阐释,这是第一部系统的美育著作。席勒认为,正因为审美活动是自由的,所以审美教育是实现人的自由的唯一途径。席勒认为审美教育可以恢复人的感性与理性的统一,造就完整人性,使人进入自由王国。
5、马克思的美育观
马克思是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角度确立美育的基本任务。他认为"艺术对象创造出懂得艺术和能够欣赏美的大众",但他认为审美教育也是需要基本生存条件的,也就是说,要在人的基本温饱问题能够解决的前提下才能谈得上审美教育。同时,审美教育主要是针对那些有基本艺术修养能力的人。
6、美育
美育又称为"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是人类全面教育的一部分,是人类实现自我发展的需要的重要途径。
美育是通过审美的方式来教育人。审美,就是对审美对象进行的感受、欣赏、评价和判断。美育就是当我们对审美对象进行感受、欣赏、评价和判断等审美活动时,生理结构和心理结构都会受到感染、熏陶,在不知不觉中发生变化,从而不仅在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上得到了提高,受到了教育,而且在人的气质和精神面貌上,也得到了提高,受到了教育。因此审美教育是通过审美的方式来感化我们的身心,使之净化、升华和提高。
7、美育的三种方式
(1) 对自然美的欣赏。
(2) 对社会美的欣赏。
(3) 最重要的美育方式是艺术审美,也即对艺术美的欣赏。
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
相关推荐
2023年4月浙江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笔记:简答题第九章
11-082023年4月浙江自考“工程经济”复习资料(三)
04-012023年4月浙江自考外国文学史复习笔记:现代文学概述
12-142023年10月浙江自考《英语(一)》复习笔记(15)
06-152023年4月浙江自考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复习笔记:行为转变法
12-262023年10月浙江自考《行政组织理论》复习资料(7)
07-042022年浙江自考政治学概论复习笔记第九章:政党和政党制度
09-14自考辅导资料:2021年10月《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阶级的起源和社会阶级结构的演变
06-162023年4月浙江自考中药鉴定学复习笔记:果实及种子类中药鉴定(4)
12-302024年4月浙江自考组织胚胎学复习资料:软骨和骨
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