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成立的概念和要件
(一)婚姻成立的概念
1、婚姻的成立亦称结婚是指男女双方按法律规定的条件和程序,确立夫妻关系的法律行为。
狭义的结婚:仅指夫妻关系的确立;
广义的结婚:婚姻的成立和订立婚约两个方面。
近现代各国的亲属立法,大多将婚姻的成立作为狭义上的规定,订婚已不再是结婚的程序。
2、婚姻成立的特征:
(1)结婚行为的主体是男女两性。
(2)结婚行为是法律行为,符合法律规定的结婚条件和结婚程序两个方面。
(3)结婚行为的后果是确立夫妻关系,结婚行为形成夫妻的权利义务关系。
(二)要件
1、实质要件:婚姻当事人以及双方之间的关系,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结婚条件,包括结婚的必须具备的条件和结婚的禁止条件。
2、形式要件:婚姻成立的方式或程序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
[例题·单选题]我国法学和法律实务的习惯用语中,历来是将婚姻成立的形式要件称为( )。
A.结婚条件
B.必备条件
C.公益要件
D.结婚程序
[答案]D
[解析]在我国,结婚的形式要件称为结婚程序。
婚姻成立方式:
事实婚(不要式婚)
形式婚(要式婚)
事实婚:当事人双方只要具有共同生活的意愿和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的事实,婚姻即为成立,法律承认其婚姻效力。
形式婚:结婚必须履行一定的程序,符合一定方式。
又可分为宗教婚、法律婚(民事婚)。
中国古代的聘娶婚也属于形式婚的类别。
我国1994年2月1日以后未办结婚登记的事实婚不具有法律效力。
婚姻的成立要件:
实质要件
必备条件-积极条件下 双方合意
法定婚龄
禁止条件-消极条件 近亲不可结婚
法律禁止结婚的疾病不可结婚
形式要件 履行一定的程序,符合一定的方式。
3、传统的亲属法上,婚姻成立的要件划分为公益要件和利益要件。
公益要件:涉及社会公共利益的要件,结婚双方必须达到法定婚龄,不得重婚等。
利益要件:涉及个人利益的要件,如双方合意,不受公权干涉,我国要求统一国家、社会、个人三者的利益。
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
相关推荐
2023年10月浙江自考幼儿园组织与管理复习资料:我国幼教事业发展的方针
05-162023年4月浙江自考学前教育史学习笔记:史前社会幼儿教育的方法
12-062023年浙江自考西方行政学说史复习资料:西方行政学的产生
03-02自考辅导资料:2021年10月《学前教育史》—古代东方国家的学前教育
06-072022年浙江自考公共政策复习笔记第五章
09-192022年浙江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第三编第九章复习资料
10-312023年4月浙江自考中外教育简史复习笔记:法国近代教育制度
12-08自考辅导资料:2021年10月《学前教育史》—论幼稚师范教育
06-05自考辅导资料:2019年10月《中国现代文学史》-30年代文学小说创作
09-24自考辅导资料:2019年10月《中国现代文学史》-解放区文学概述
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