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系统
这一章的内容简直象哲学,太抽象,很难抓住重点。
第一节天人关系上的价值取向
1 、价值观是一种评价性的观点,它既涉及现实世界的意义,也指向理想的境界。不同时期的文化创造,总是受到特定的价值观的范导,文化本身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看作是价值理想的外化和对象化。价值观在文化中处于核心地位。
2 、从儒家的价值取向分析,中国传统文化重人伦轻自然,重群体而轻个体,重义轻利,重道轻器。
3 、注重天人关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显著特点。天即广义的自然,人即人的文化创造及其成果。天人关系是一种价值关系,天人之辩是传统文化价值系统的逻辑起点。
4 、原始儒学的核心观念是“仁”,即爱人。
5 、儒家对主权职能的理解,往往与天命的观念纠缠在一起。
6 、儒家的仁以孝悌为本,更多地受到宗法血缘关系的制约;墨家则主张“兼爱”,它超越了宗法关系。
7 、道家认为自然本身是一种完美的状态,无需经过人化的过程。强调无以人灭天,有一定的价值。
8 、命力之争作为天人之辩的展开,核心是人的自由问题。
9 、道家强调主体在世的原则是“无为”。
10、墨家提出非命论,认为人应该抗争。
11、广义的天人之辩还涉及天性与德性的关系问题。
12、儒家强调人与兽的区别,要求由野而文;道家则将同与禽兽视为至德之世。
第二节群己关系上的价值取向
1 、儒家在个体与集体的关系上,主张修己以安人,即自己要加强修养,在此基础上,要成就他人,成人要成为自我完善的一个部分。
2 、群体原则体现于人和人的关系,就是“和”的要求。
3 、道家对个体生命和自由给予更多的关注。将自我认同提到了突出地位,老子指出:自知者明。
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
相关推荐
2023年4月浙江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笔记:简答题第九章
11-082023年4月浙江自考“工程经济”复习资料(三)
04-012023年4月浙江自考外国文学史复习笔记:现代文学概述
12-142023年10月浙江自考《英语(一)》复习笔记(15)
06-152023年4月浙江自考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复习笔记:行为转变法
12-262023年10月浙江自考《行政组织理论》复习资料(7)
07-042022年浙江自考政治学概论复习笔记第九章:政党和政党制度
09-14自考辅导资料:2021年10月《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阶级的起源和社会阶级结构的演变
06-162023年4月浙江自考中药鉴定学复习笔记:果实及种子类中药鉴定(4)
12-302024年4月浙江自考组织胚胎学复习资料:软骨和骨
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