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知觉
[识记]
社会知觉的一般概念
社会知觉:指个人在社会环境中对他人(某个个体或某个群体)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社会特征和社会现象)做出推测与判断的过程。
社会知觉包括的内容:
(1)对人的知觉:对他人的知觉、对自我的知觉 (2)对社会事件因果关系的知觉(3)对人际关系的知觉
社会知觉的独特性:
(1)认知对象的独特性(2)对他人行为的期望会影响社会知觉过程(3)社会知觉加工过程的特殊性
社会知觉的特性
(1) 认知对象的独特性:人能体验其内部世界,而物不能所以社会知觉的主体可能同时还是社会知觉的对象。
(2) 对他人行为的期望会影响社会知觉过程:社会知觉的主客体能够理解彼此间的行为对对方的利害关系,于是知觉者和被知觉者都可以有意识地操纵和利用彼此。
(3) 社会知觉加工过程的特殊性:进行社会知觉也需要对知觉对象的各种信息加以组织分类,但社会知觉往往根据他人的外表和行为进行概括和判断,而且在加工过程中,对信息的处理也更容易采用以点带面的策略,所以个人的经验会严重影响社会知觉的过程。
[领会]
社会认知的基本过程
1.信息的搜集和选择
社会信息的搜集和选择会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制约;
人们要做出社会判断必须要获得足够的信息;
人们的先前经验会影响他对信息的搜集和选择:
第一,个体根据先前经验决定哪些信息是有关的,而先前经验很可能是错误的或者有误差;
第二,个体没注意到信息中的偏差;
第三,个体往往抓住那些最显著的个案信息,忽略基于多数人的统计信息
2.信息的整合过程
社会认知信息整合过程中的几种效应:
(1)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
首因效应是指人们在对他人总体印象的形成过程中,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
近因效应是指在总体印象形成过程中,新近获得信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
(2)晕轮效应:指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判断首先主要是根据个人的好恶得出的,然后再从这个判断推论出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的现象。
(3)社会刻板效应:社会刻板印象指人们对社会上某一些事物产生的比较固定的看法,也是一种概括二笼统的看法
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
相关推荐
2023年10月浙江自考《儿童文学概论》复习资料(2)
07-222022年浙江自考广告文案复习资料
08-102022年浙江自考俄罗斯小说文体论复习资料第五章
10-082023年4月浙江自考英语(二)串讲笔记:lesson10-13
02-102022年浙江自考心理学复习重点(七)
08-062023年10月浙江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复习资料:陈子昂与张若虚
09-062023年10月浙江自考传播学概论复习资料:反馈
08-292022年浙江自考《科技档案管理》串讲笔记(11)
10-102023年浙江自考水产繁殖育苗技术复习资料:论述题
02-272023年4月浙江自考环境心理学复习重点三
11-18